引言 - 心意相合,神思相安

或曰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
子曰:“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 —— 《论语·宪问》
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 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
心与意相合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?抛却道儒间的门户之见,《论语》中的这两段就很好的诠释了“心与意相合”。

先做个名词解释。中医,或者说道家里讲的“心”为何,“意”又为何?

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 ——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灵兰秘典论
五脏六腑之大主也,是精神之所舍也。 ——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邪客篇

中医所谓的“心”,并非单指心脏,而是指一个与人的精神、情志密切相关的系统,是五脏六腑的“君主”。用解刨学的观点看,“心”大致等于心脏+神经系统+内分泌系统的综合体;从心理学的角度看,心更类似于潜意识,是“灵魂”的代名词。

“意”则特指显性的“意识”,是后天习得的一系列东西,包括法律、道德、礼教、人情世故、利益考量等等。这些后天习得的内容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待,那些有普世价值的,也就是与绝大多数人大脑中天生预装的操作系统相契合的东西,就是正确的,比如自由、民主、公正、法制、富强。而若以特定利益考量为目的强行灌输的“意”,就是糟粕、垃圾,比如天朝小学生守则里写有的“爱国等于爱党”、米帝如今风行的“政治正确”等。

徐文兵老师曾在二〇〇九年中国之声播出的《国学堂》节目中谈过,为人处世,最痛苦不过的就是心与意相违逆,身体里总有两个自己在掐架,长此以往,危矣!下面把这段音频放上来,读者听罢,可自行体悟“心与意”的关系:


        

正文 - “痛经也有可能是心病”学习笔记

“痛经也有可能是心病”是厚朴中医学堂在沪江 CCTalk 上直播的“痛经的非药物外治法”网络课堂讲座的姊妹篇,全程录音长度 72 分钟,讲义同样只有一张 PPT。
注意:这是一期从心理治疗层面入手,可能达到根治痛经的效果的节目。

“痛经也有可能是心病”讲座提纲

第一篇:导致痛经的心理因素

  1. “求关注”的心理(因病获利)
    • 问题可能始于母女关系,发展于恋爱关系。根本原因还是缺爱、不安全感、渴望温暖。“一个人若愿意承受非常大的痛苦去获取一丝一点的温暖,则足以说明 Ta 对温暖渴求的迫切程度。”
  1. 痛经成为一件“未竟之事”
    • 当痛经成为了一种“自我实现的预言”,“恐惧”与“潜意识的期盼”交织,“月经”与“痛”就成了一种绑定关系。心焦则气乱,最后便造成了“不痛反而不正常”的情形。
  1. 与母亲的关系及女性身份认同
    • 与母亲的关系好吗?
    • 对女性身份的认同感如何?
    • 同性恋的人越来越多,绝大多数原因都是性别认知失调;
    • 身心一体,长期的负面情志积累会导致身体上严重的疾病。
  1. 精神压力
    • 生活或者工作环境导致的长期焦虑、不放松;
    • 某次创伤性事件与痛经关联起来了,导致后续持久的痛经问题;
    • 成年后的情感创伤,导致十二正经中“环阴气”的肝经、肾经行气不顺。“谈恋爱不仅走心,还走肾”,两性情感问题是与痛经直接相关的。

以下是这一篇的讲座录音:


        

第二篇:对身体造成的影响

  1. 器质性的妇科疾病,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息肉、子宫肌瘤、子宫腺肌症以及乳腺方面的疾病等;

  2. 气血两虚,肝气於滞,脸色蜡黄、长斑、长痘等。

以下是这一篇的讲座录音:


        

第三篇:心理疏导的方法

  1. 重塑自我认知
    • 欣赏自己,不必示弱;
    • 自我关怀,不必求人;
    • 在痛经的过程中,分散自己的注意力;
    • 痛经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调整的机会,做积极的事,不要作。
  1. 阴阳调和
    • 两性关系的调和;
    • 更大范围上的“阴阳调和”,与自己、他人、周围环境、宇宙自然的调和,即道家所说的“法于阴阳,合于术数[1]
  1. 接受身份认同
    • 作为女性,对自我性别的认同感、自豪感;
    • 真正的强大只能源自内心,温暖是求不来的,委曲求全的而来的温暖也不是温暖;
    • 当情志创伤太重,仅凭自己走不出来的时候,不要死扛,应及时求助于专业人员。

以下是这一篇的讲座录音:


        

第四篇:课堂答疑,回答学员的问题

医案实例,答疑解惑。末尾提到点按膻中穴、揉小腹、坚持自我艾灸等外治法,上节课已有详述,可以复习一下。
以下是这一篇的讲座录音:


        

  1. 语出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上古天真论
    —— 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今时之人不然也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。